• 1
  • 2
  • 3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解决方案

针焰和灼热丝测试的区别

作者:小编 发布于:2024-12-24 点击量:

 针焰测试和灼热丝测试在电子电气产品的安全检测中都是重要的测试方法,用于评估材料或设备在特定热条件下的可燃性和防火性能。尽管两者都是针对热源引发的燃烧进行测试,但它们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以下是对针焰测试和灼热丝测试区别的详细分析:

 一、试验原理

 1.针焰测试:

 模拟产品内部在故障条件下产生的小火焰,如流过泄漏路径的故障电流、元件或零部件的过热、接触不良等情况。

 使用一定长度的蓝色火焰(如12mm)对样品进行一定时间的燃烧(如30秒),观察样品是否起燃、火焰是否传播以及火焰熄灭后的持续燃烧时间。

 2.灼热丝测试:

 模拟灼热元件或过载电阻等热源。

 将规定尺寸(如Φ4mm)和加热至规定温度(如550℃、650℃、750℃、850℃或960℃)的灼热丝,按规定的压力和时间对样品进行加热。

 观察样品是否起燃、是否可持续燃烧以及是否引起样品的损毁,从而评估材料的热引燃性能。

 二、应用场景

 1.针焰测试:

 主要适用于评估纺织品、塑料薄膜、泡沫塑料、电子元器件、电器件、机械部件、注塑件等材料的可燃性和火焰传播性能。

 这些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因此通过针焰试验可以评估其在使用过程中由小型火焰源引发的火灾风险。

 2.灼热丝测试:

 主要适用于固体电工电子产品及类似产品的可燃性试验,如电线电缆、绝缘材料、电器附件等。

 通过灼热丝试验,可以评估这些产品在正常工作或故障条件下,由灼热元件或过载电阻等热源引发的火灾风险。

 三、试验条件

 1.针焰测试:

 火焰的高度、燃烧时间等条件可以根据具体的产品标准和要求进行调整。

 在试验过程中,需要观察样品的起燃情况、火焰传播情况以及火焰熄灭后的持续燃烧时间等参数。

 2.灼热丝测试:

 灼热丝的温度、加热时间、施加压力等条件可以根据具体的产品标准和要求进行调整。

 试验过程中还需要记录样品的起燃时间、持续燃烧时间、火焰传播距离等参数。

 四、结果解读

 1.针焰测试:

 根据产品标准要求评定,如果产品标准没有要求,满足以下要求之一为合格:

 试验样品不产生火焰和灼热现象,包装娟纸不起燃或白松木板不炭化。

 在移去针焰后,试验样品、周围零件和铺底层的火焰或灼热持续时间小于30s,试验样品周围的零件、铺底层不再继续燃烧,包装娟纸既不起燃,白松木板也不炭化。

 2.灼热丝测试:

 结果通常根据样品的起燃时间、持续燃烧时间以及火焰传播距离等参数进行判定。

 如果样品在试验过程中未起燃迅速熄灭,且火焰传播距离较短,则说明该材料具有较好的热引燃性能;反之,则说明该材料存在较高的火灾风险。

 五、设备与技术参数

 1.针焰测试:

 设备型号如HE-ZY-700、HE-ZY-700P等。

 控制系统为按键式控制或PLC+触摸屏控制。

 燃料为丁烷气。

 燃烧器规格为长35mm以上,内径Φ0.5mm±0.1mm,外径不超过Φ0.9mm。

 火焰高度为12mm±1mm可调节。

 2.灼热丝测试:

 箱体内容积≥0.5立方米,带玻璃观察门。

 箱内照度小于20LUX。

 灼热丝温度可调节范围为常温至1000℃。

 测温采用Φ0.5mm镍铬铠装(K型)进口热电偶。

 温度容许误差为500750℃±5℃;750960℃±10℃。

 灼热丝对样品施加的力为1.0±0.2N,并限制压入深度为7mm±0.5mm。

 灼热丝顶部接近和离开样品的移动速度为10mm/s~25mm/s。

 综上所述,针焰测试和灼热丝测试在试验原理、应用场景、试验条件、结果解读以及设备与技术参数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选择测试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测试需求和产品特性进行综合考虑。


工信部备案:沪ICP备19013553号-15   网站地图